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卫星柔性脉动式生产线进入大批量、高密度批产模式,为提高工作效率,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基于数字化手段,开发了批产型号工艺复用、现场技术协调单批量办理、质量数据在线状态确认等诸多新功能,在生产线构建了新的产保模式,全面实现了卫星柔性脉动式生产线总装数字流贯通。新上线的各项功能已首次成功应用于卫星的出厂确认及发射场总装工作。
面对卫星批量化生产的繁重任务,在AIT过程中若采用传统模式下的“单星工艺编制”“单工步工艺签署”“关键阶段编制工艺总结报告”等方式,势必会给总装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总环部成立专项攻关队伍,密切配合、大力推动,对总装工艺编辑系统(简称“MPM系统”)、AIT数字化总装中心系统(简称“MES系统”)和AIT过程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ITDC系统”)进行了持续优化和功能改进。 新增工艺复用功能,实现基线工艺批量下发 传统的航天器总装研制过程属于单件小批生产模式,每个型号单独一套工艺文件,需要在MPM系统完成编制,审批通过后发放MES系统进行现场执行与签署。但这种模式的工艺编制工作量较大,对于型号数量多、工艺路线相近的批产模式并不适合。 为此,项目团队通过多次讨论进行技术攻关,决定采用基线型号+批产型号相结合的新工艺模式,通过信息系统联合改造升级,将基线型号与批产型号进行“一对多”关联,实现基线型号对批产型号的工艺文件快速批量下发与划改,大幅提升了工艺编制效率,为工艺人员“减压”。 现场技术协调单批量办理,有效解决批次性技术问题 与工艺情况类似,传统的技术协调单也是“一事一议”模式,生产线多星批产模式下若出现批次性技术问题,会产生大量毫无意义的重复单据,费时费力。 项目团队在工艺复用的基础上对技术协调单进行创新,实行“基线型号一对多+批产型号一对一”的协调单管理新模式,并根据型号对应关系批量挂接临时工艺。该模式适配了多星批次技术问题与单星单件技术问题,相关软件系统改造升级后切实做到了技术协调单与临时工艺的快速批量办理,大幅简化了批次性技术问题处理流程,为质量管理过程“减负”。 总结表格在线状态确认,推动质量确认工作高效开展 在航天器AIT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出厂前阶段,型号工艺人员会花费大量精力编制详细的阶段性工艺总结报告,通过评审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 项目团队通过对产品与执行记录进行结构化分类整理,打通了总装全流程结构化执行记录数据,支持一键汇总生成阶段性总结报告涉及的实时AIT数据包表格,可直接由型号研制人员进行在线状态确认与会签,通过后自动电子归档。该模式应用数据包表格替代总结报告,在时间上省去了总结报告的编制步骤;应用在线状态确认取代现场评审会,在空间上省去了型号人员的多地奔波。此项数字化手段正式应用后,大幅提高了批产型号转阶段过程的工作效率,确保了各环节的质量受控,为总结过程“减重”。
卫星柔性脉动式生产线MPM系统、MES系统和AITDC系统的成功升级上线与应用,改进了型号总装过程质量控制模式,提高了生产线批产模式下的总装工作效率,得到了卫星生产线各岗位人员的一致好评。
后续,五院总环部将进一步深化落实集团公司第九次工作会、数字航天建设推进会部署以及五院2024年战略管理委员会会议部署,继续挖掘批产模式下的高效运行模式,助力生产线批产任务高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