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追根溯源;敞开心扉,共建共护。五院的优良作风,传承流淌在一个个历久弥新的奋斗故事里;对组织的清澈挚爱,融汇在一句句真情流露的感悟心声中。院官微开设“清澈的爱为五院”专栏,讲述身边人身边事,刊发广大职工的所思所想所悟,涵养培育“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和“质朴、务实、较真、主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共同创建好、守护好“五院共同精神家园”。
本期刊发五院人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做好每项任务的故事,展现五院人一以贯之的“紧张”作风。
与“假想敌”作战
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了我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在这次任务中,五院交会对接飞控团队为航天员的安全做了充足的故障预案,“绷紧每一根神经、预想每一个危机、做好一万分准备,时刻准备与‘假想敌’作战”,这是飞控团队的真实写照。
之前的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飞船都是单船飞行,但是从神舟八号开始,飞船要在天上追赶天宫一号,并完成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复杂度远大于单船飞行。为了航天员的安全,飞控团队利用各种方法分析航天员在轨可能遇到的危险,共“挖”出了可能出现的600多种问题,树立起了600多个“假想敌”,又准备了600多个应急故障预案,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敌人”。
故障预案事无巨细:舱内突然失火了怎么办?温度突然急剧升高或者急剧降低怎么办?航天员生病怎么办?通信线路不通怎么办?重要设备失灵怎么办?......
正常飞行流程就一个,但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光是故障飞行流程的分支就有10多个,每个分支内还有具体的故障模式。团队在思考每个可能的故障时,也在反向思考正常的飞行流程,从各个角度、翻过来倒过去地对正常的流程不断地打磨完善。从工作量上来说,约80%的准备工作都花在了应急或者故障状态上,而每一次任务圆满成功后,这80%的工作又都是“无用功”,但整个团队深知,用不上才是最好的结果。
任务期间,飞行控制大厅每一个值班的飞行支持人员都对600个故障预案烂熟于心,能够随时应战。他们人手一本故障预案手册,时常拿来翻看,两人见面时,还会互相拿预案来进行问答,每天班前班后会团队还会针对后续任务特点和飞行器在轨实时情况,对后续动作和故障对策进行专题讨论。团队全身心地投入,时刻都保持着一颗警惕之心、警醒之心,好像“假想敌”随时出现,随时都要进入战斗,顺利保障了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
飞控团队通过科学的方法,不断地寻找“假想敌”,并对每一个“假想敌”制定“作战方案”,以确保每战必胜。在飞控团队的故事中,这种时刻保持警惕、保持警醒的“紧张”,促进了航天器飞行控制方案的不断完善,将保障航天员安全做到了极致。虽然“假想敌”们一次次爽约,但团队并不感到遗憾,“不战而胜”才是最好的结果。
十年磨砺,始得玉成
嫦娥五号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为了这举世瞩目的壮举,嫦娥五号探测器研制团队花了10年时间反复磨砺、日夜雕琢,始得玉成。
从7年拉长为10年,整支队伍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在大家的心头始终绷着一根质量弦,从不曾松懈过。型号出厂前一般要经历1000小时的集成测试,但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集成测试却经历了4000小时左右,是一般型号的4倍,测试强度和力度可见一斑。而只模拟飞行测试一项,就进行了十几次,力求对探测器的性能和任务剖面有全方位的把握。他们说:“嫦娥五号返回器只要一天没有落在地表,我们就始终要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
10年间,研制团队一次次进行技术验证、一步步实现方案优化,确保各项方案成熟、各项技术最优。仅采样封装的各个环节,整个试验队伍就做了将近500次的试验,研制团队对产品的性能全面摸查,确保做到产品可信。
2020年下半年,文昌航天发射场。当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技术阵地各项工作,转移到发射阵地时,大家像每次发射任务一样,随车一路护送,“就像送姑娘出嫁一样”。准备发射前几十分钟,人员按要求即将撤离,这时,型号两总也像往常一样,站在了塔架下面,向塔架上面的火箭和箭中的嫦娥“五姑娘”鞠了几个躬。这次,他们不仅祝“五姑娘”一路走好,也祈盼“她”顺利返家、“早回来”。
从2011年1月立项,到2020年12月采撷月壤安全顺利返回地球,何其漫漫,何其艰难!在推迟发射的三年期间,嫦娥五号探测器研制团队始终保持“紧张”的态度,为保证嫦娥五号的可靠性持续开展测试工作,用坚韧和坚守赢得了最终的成功。
常怀忧患意识、危机意识
是保成功的秘诀
是五院人的优良传统
让我们保持“紧张”的态度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
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为建设航天强国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