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最美的实干英姿,聆听铿锵的奋斗足音。为了鼓舞动员全院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我们将目光集聚于身边的埋头苦干者、负重攻坚者、独当一面者、连续作战者,学习他们质朴、务实、较真、主动的优良作风。
本期“实干最美”讲述五院深圳东方红高鸽始终保持热爱、攻坚克难,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造星师”的故事。
高鸽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东方红”)结构机构分系统设计骨干。入职深圳东方红8年来,她和团队完成了7颗发射卫星、10余颗在研卫星的机械设计。他们一起完成的一颗试验卫星,是全球首颗升空的脉冲星试验卫星,首次结合地面处理初步验证了脉冲星导航技术体制。 一个转身,再次“遇见”卫星 2013年,高鸽从航天航空专业研究生毕业。她先在上海工作了三年,从了解航天文化起步,到学习实践基础知识,再到参与国家重大气象卫星项目,像海绵一样快速地吸收专业知识。 2015年,由于家庭原因,高鸽来到深圳南山,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那天她去新公司报到完,刚走出大门,一转身,“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几个字映入眼帘,“卫星”两个字好似在她眼中闪耀。 回到家,高鸽赶紧搜索了这家公司,并找到了一个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直接打电话过去跟人家聊了半个小时。“聊得挺投机,对方说我的工作经历和能力与他们公司很匹配,那就来吧。”高鸽对卫星的念念不忘,让她与卫星再次结缘。 进入深圳东方红后,高鸽从卫星制造转向设计方向。刚进入公司不久,领导便交给她一个重任——设计脉冲星试验卫星机械分系统。按照发射计划倒推,这一任务一定要在10个月内完成,而且不能沿用之前的结构设计方案,要颠覆式创新。 刚上岗就挑大梁。任务很艰巨,高鸽的压力也很大,但不服输的她,一把接过了这个沉甸甸的任务。 接下来,高鸽便开始疯狂学习。设计软件不熟练,学。设计流程不熟悉,问。一些设计基本元素不了解,一边学,一边问,一边摸索。那几个月里,她忙到忘记了压力,只顾着快速吸收新知识,然后再将知识体现在产品设计里。 “那段日子,不是在办公室画图,就是在实验室装配、测试。晚上做梦都是在改设计,第二天爬起来验证梦中的设计。”高鸽说。在那段忙碌“造星”的日子里,虽然辛苦,但她却能清晰感受到自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着。设计稿改了无数遍,有点痛苦,但从痛苦之中,却生长出了巨大的愉悦与满足感。最终,这颗脉冲星试验卫星如期发射,高鸽和团队工作人员圆满完成卫星设计任务。 从制造转设计“首战告捷”之后,高鸽觉得之后的设计之路,都没有那么难走了。刚接到任务时,高鸽有被“逼上梁山”的感觉,任务结束之后,她认识到了领导的良苦用心和睿智,“直接给任务、压担子才会让我们快速成长,成长的代价就是要承受骨骼拔节的疼痛。” 再后来,高鸽还负责设计了全球首颗极地遥感卫星、首颗深圳制造国际卫星、首颗采用全框架镂空式构型卫星……在设计的过程中,高鸽和团队总会遭遇各种难题,“但一步步往前走,总能找到攻克难题的方法”。在一边遭遇难题一边解决的过程中,高鸽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造星师”,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也让她对难题始终充满热情,对航天事业始终满怀热爱。 “耐得住寂寞,方能创造繁华”是大众认知中的科研态度。每日辗转于办公室与实验室之间,会不会觉得孤独?“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有时会觉得寂寞,但并不觉得孤独。”高鸽笑容灿烂地说。 为什么这么说呢?高鸽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在航天航空领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专家、人才,每当我们有解决不了的困惑,总能找得到人去请教,这些前辈会很乐意将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我们。”青年科研者在迷茫的时候总有人可指点迷津,而且大家总是团队作战,所以并不孤独。 当然,高鸽表示,会觉得有点寂寞,因为研发需要一个人经历漫长的摸索阶段。当万籁俱寂,人们都已入眠,而高鸽一个人还在实验室测试时,她的寂寞感就会涌上来,但“这只是一时的感觉”。航天是一个“苛刻”的行业,研制周期、质量标准、成本控制等因素综合起来,需要航天人在很多时候昼夜不分、快马加鞭,在忙碌间隙寂寞会渗入,要习惯带着寂寞跑一段。 通过与高鸽的深聊,发现其“造星”路上不孤独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航天行业的“纯粹”。在航天行业,大家专注研发新技术、攻克层出不穷的难题,工作氛围很简单,老带新毫无保留,年轻科研工作者可以心无旁骛地成长,这也许是航空航天领域众多八零九零后已成为中流砥柱的原因。现在,高鸽已成长为团队带头人,正努力让这份“纯粹”影响身边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