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18勿近1000部芒果免费_大象2029新矛盾直达高清_精品伊园乐园免费入口2024

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时隔千日,中国“北斗”上新!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

时间:2023年05月17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394 字体:

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抓总研制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的首颗备份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此次发射是北斗三号工程高密度组网之后,时隔3年的首发任务。


640.jpg


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将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GEO),是2020年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组网以来发射的首颗也是唯一一颗高轨备份卫星。“名为备份星,实为主力军。”这颗卫星在“入列”之时即会发挥作用,将有效扩大短报文服务区域,提高精密单点定位能力,肩负起提升系统服务连续性和健壮性的重任,支撑系统稳定运行。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当时,北斗团队刚刚打赢了一场“千日之战”,以平均每月1颗的速度将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太空。那之后,研制队伍沉下心来,持续苦练内功,一路披荆斩棘,在勇于创新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同时认真做好北斗备份星研制工作。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之后,他们再次进驻发射场,再创属于中国北斗的荣耀时刻。


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北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走出了新的坚实一步,拉开了中国导航事业发展新阶段的序幕。



承继“五大”本领,实现功能更优


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立项,我国开始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国外卫星导航系统不同,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采用混合星座模式,由MEO卫星(地球中圆轨道卫星)、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

在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实践中,研制队伍解决了制约高质量、高水平导航系统建设的核心技术问题,破解了全球布站难题,实现了部组件和核心元器件100%国产化自主可控目标,确保了我国自主导航定位系统的先进性和安全性。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首批组网星发射入轨,中国北斗进入全球组网时代。2020年6月23日,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顺利入轨,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完成“3GEO+3IGSO+24MEO”颗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建设,提前半年完成组网任务。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面向全世界提供服务。


此次发射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作为一颗GEO卫星,继承了前序GEO卫星“力大本领强”的鲜明特点。系统中,GEO卫星虽然数量不多,但承担着“为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指标提升提供增强服务”的重任。因此,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具有北斗三号系统最鲜明的特色,即具备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测定、精密单点定位、星基增强、站间时间同步和定位五大本领,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导航及增强服务。


与此同时,研制团队针对任务需求,结合载荷国产化研制能力的精进,在这颗卫星上进行了部分单机的升级换代,着力提升星上硬件能力,显著增强导航信号功率与信息速率,进一步提高上行注入连续性和稳定性,将为用户带来更快、更精准、更稳定的定位服务体验。正如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冯文婧所说:“随着卫星‘上天’,北斗系统区域短报文服务将如同从‘三通道’拓展为‘四通道’,系统容量和服务性能大幅提升。”


2022年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指出,新时代的中国北斗以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为宗旨,将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实现共享共赢。此次北斗“新丁”入列,也将通过开展在轨试验验证,优化高精度体制设计方案,为新时代北斗导航接续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为推动导航发展成果惠及全球贡献新的力量。




经受“三载”考验,攻克两大挑战


“作为北斗‘铁军’,确保任务成功是我们的永恒追求!”


谈到此次任务,五院北斗三号卫星副总指挥王东铿锵有力地说。


研制立项之初,这颗卫星就被确定为“备份星”,按照工程总体要求,采取“地面备份为主、按需发射入轨”的总体策略。作为“小老弟”,这颗卫星虽然与“哥哥姐姐们”在同一阶段生产,但注定要比“哥哥姐姐们”经受更多的考验和磨练。


自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以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始终向全世界提供着高稳定、高可靠、高安全、高质量的时空信息服务。3年来,系统运行稳定,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质量广获全球用户好评。天上的“在轨星”运行得好,让研制团队心里相对心安;而地上的“备份星”不急于发射入轨,却给研制队伍带来了考验。


按照总体策略,卫星必须时刻在地面待命,只等一声令下,便要在“两个月内具备随时出厂的条件”。发射时间不确定,保障方案就难以确定;在地面长期存贮与天上环境不同,需要识别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面对这两大难题,研制队伍强化忧患意识,杜绝麻痹大意,迎难而上、深化论证,全力确保这颗“新星”可以随时从“备岗”状态“转正决胜”。


由于发射时间不确定,研制队伍难以在开展存贮之初,就对直至发射的流程计划有着清晰把握。这种不确定性对设计师们的前瞻谋划、系统分析和灵活调整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为此,研制队伍对地面存贮薄弱环节和敏感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以半年为单位,制定了为满足不同可能发射时间的多个地面存贮方案。在实施过程之中,坚决落实质量第一要求,推动存贮方案更加科学可控、稳妥可靠。


地面环境与空间环境存在显著差别。在地面对卫星进行长时间存贮,产品状态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研制队伍在借鉴其他型号存贮经验完善方案的同时,充分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根据方案规划和条件分析,合理地开展整星AIT工作。测试团队结合地面存贮试验结果,对不同阶段存贮对单机、元器件可能造成的影响条分缕析,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完备、稳定有序的性能测试。据统计,该星的整星加电测试时间远超前序卫星,而且在出厂前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补做了测试项目。




质量“百炼”成钢,筑牢成功基石

  、

坚持质量第一,是五院承担的北斗三号卫星发射任务实现零缺陷、零故障、零质量问题的一条重要经验。


在地面存贮阶段,研制队伍高标准、全方位做好质量工作,确保卫星随时可以“上岗”。4月2日,卫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厂房,发射场工作全面展开。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发射场试验队大力发扬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作风,牢固树立首飞意识,严守质量管控关口,巩固质量管理基石,并首次在导航卫星领域采用了发射场质量确认系统,全面落实落细质量提升行动各项措施。


“严格、规范、精细、谨慎的工作纪律,是北斗试验队的鲜明特征。”五院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刘天雄评价道。做实做细“回头看”,逐条逐项“过筛子”,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是对北斗团队抓质量的生动形容。


进驻发射场以来,发射场试验队严格按照发射场过程质量确认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卫星发射场工作流程,科学制定发射场质量确认策划和质量专项复查策划,全面开展卫星发射场“四查双想三比”和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工作。试验队统筹发射场质量确认项目,对标集团公司质量确认多项要素,制定质量确认A表、现场记录B表共百余张。同时,基于质量确认系统线上同步实时开展,确保发射场质量过程受控,确认记录覆盖全面、责任到位。


五院北斗三号卫星产品保证人员介绍:“此次任务过程中,我们通过集思广益、头脑风暴等手段全程开展‘双想’工作,梳理得到的近200条‘双想’项目已经做到了极致。”


除了开展“双想”并制定控制措施之外,试验队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四查”和“三比”工作,切实做到眼见为实、不留任何疑点,有效保证卫星质量稳定可靠、发射后在轨稳定运行。




淬砺“千日”升华,高扬精神旗帜

  

波澜壮阔的北斗导航系统建设,被誉为“五个千万工程”,即调动千军万马、历尽千难万险、经过千辛万苦、走进千家万户、造福千秋万代。而从北斗三号立项到今天,也走过了将近五千个日日夜夜。


从2009年到2012年,第1个“千日”,北斗团队一方面推进北斗二号建设,另一方面开展北斗三号立项与研制工作。从2012年到2017年,第2个和第3个“千日”,北斗团队继续完善北斗二号系统,脚踏实地推进北斗三号卫星研制、试验各项工作,攻克一系列难关,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关键技术成果。


从2017年到2020年,第4个“千日”,北斗团队大干苦干,用18次发射将30颗北斗三号卫星送入太空。两次发射的间隔最短只有十几天。谈到当时的状态,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师、卫星系统首席设计师谢军形容:“我们是以跑百米的速度在跑马拉松。”2019年9月,这只队伍获得“最美奋斗者”殊荣。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亲自宣布系统建成开通,并参观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展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贺电,提出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传承好、弘扬好”新时代北斗精神。


从2020年到2023年,第5个“千日”。北斗团队牢记嘱托,大力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质朴、务实、较真、主动地开展工作、推进创新。其中在2020年8月,五院把握国家战略需要和领域发展需要,实施了宇航总体单位重组改革,成立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组织牵引,体制保证,有力推动卫星通信与卫星导航实现融合发展。


面向未来,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勇敢攀登科技高峰。为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水平,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部组件和核心器部件100%国产化的坚实基础之上,发扬敢闯敢试创新精神,聚焦并发力核心单机性能提升。同时,为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运用前沿技术交叉创新、多种手段聚能增效、多源信息融合共享,守“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之正,创“更精、更强、更广、更智”之新。


面向需求,我们坚持开放融合,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发展导向相结合,以实际需求和运行效能为指针,着力破解系统应用过程中的矛盾问题,于硬件、软件同向发力,为全球广大用户提供更为优质、更为兼容的导航服务。


面向使命,我们坚持万众一心,共同擘画发展蓝图。借鉴运用通信卫星研制团队在高轨GEO卫星领域及质量控制的丰富经验,在试验中综合考量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的技术特点,灵活运用“十新”分析手段,确保这颗北斗导航卫星测试环节完备、结果可靠;广泛调动力量,积极促成对北斗导航卫星首次使用新型空中运载平台开展运输及首次执行质量确认制等工作。


面向尖端,我们坚持追求卓越,全力谋划对标一流。基于国情、立足自身,全盘把握工程建设目标的建用效果,充分把握国际卫星导航领域发展最新动态,笃定“要做就做最好”的志向,瞄定工程技术卓越、运行服务卓越等目标执着发力,让“中国北斗”这一品牌磨砺得更加鲜亮。


今天不仅是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的日子,也是毛泽东同志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伟大号召65周年的日子。半个多世纪以来,党领导人民踏上了逐梦太空的漫漫征途,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


今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航天梦”十周年。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就。此次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不仅为卫星导航这一重大成果增添了新成就,也推动中国航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迈出了新步伐。


回顾来时路,中国北斗奋斗不易,建成不易,“上新”不易。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忠贵说:“一个新事物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过程,注定是艰难的,尤其是在技术基础薄弱,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探索着,披荆斩棘闯出一条路。”


踏上新征程,北斗团队梦想激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北斗人绝不会止步不前,我们一定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航天强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的发言,也是北斗团队共同的心声。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tiancheng.sidecarrecipien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
东阿县| 凤阳县| 秦皇岛市| 玛多县| 沭阳县| 岑溪市| 大埔区| 海宁市| 朔州市|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