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18勿近1000部芒果免费_大象2029新矛盾直达高清_精品伊园乐园免费入口2024

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对话冯永总指挥丨乘“舟”破浪,筑梦腾飞

时间:2023年05月12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173 字体:

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抓总研制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在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的喷薄托举下腾空九霄、送入太空。次日5时16分,飞船成功完成与空间站核心舱后向对接。


从天舟一号到天舟六号,天舟货运飞船“家族”不断壮大。近日,天舟货运飞船系统总指挥冯永做客中国航天报《独家对话“两总”》系列报道,讲述他这些年乘“舟”破浪,筑梦腾飞的日子。


乘“舟”破浪,筑梦腾飞
 冯 永 

货运飞船系统总指挥


我与卫星结缘,一路同行,一干就是30年。直到2017年11月,一个工作调动的电话打来。

“冯永,回院里吧,干货运飞船,你当总指挥。”

我二话没说答应了,然后立刻给家里去了一个电话,将我要回去工作的事情告诉他们。那时,是我在深圳东方红干的第六年。

回北京研制货运飞船,说实话,我当时的感受是既兴奋又不舍。兴奋的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大卫星、小卫星、微小卫星都干过,这次要从事更大航天器的研制,而且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重大工程,挑战性更大。不舍的是,微小卫星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产业链。

2018年初,我交接好手头的工作后,回到院里,开始全面负责货运飞船系统工作。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大型航天器,甚至是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的航天器。刚开始,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但既然干了这事,我就要全面去了解它,打好基础。

有人说,基础、基础,何时是了?天天打基础,何时是够?在我看来,要真正打好基础,就要仔细阅读关于货运飞船的一切参考材料,从“薄”读到“厚”,然后再从“厚”读到“薄”。我刚来时,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研制大型载人航天器方面的经验都比我多,但我认为基础的东西一定要自己学扎实,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要和大家共同商讨,聚团队之力解决。


一切从零开始,闭关只争朝夕


  货运飞船是一个崭新的型号,所有的一切都从零开始。


  2017年4月20日,我们国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顺利发射成功。4月23日,天舟一号与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也正式宣告中国航天事业迈进“空间站时代”。


  天舟一号的研制工作我并没有参与其中,但那时候的故事我也略知一二。


  货运飞船总体研制团队中有一群年轻人,从二十八九岁开始便和“天舟”结缘,从蓝图到首飞,伴随“天舟”成长。


640.jpg


  经过6年的苦功实干,他们把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方案里画了出来、在厂房中造了出来、在火箭上竖了起来。



  天舟一号的立项论证阶段,系统总体团队需要在继承“神舟”和“天宫”的基础上,拿出高水平的“天舟”方案。


  在初样阶段,团队并行完成全密封、半开放两种构型货船的详细设计方案,为未来的货运飞船的型谱化“定型”。



  成功完成货船初样力学、热学、电磁兼容性、大系统联试等大型试验后,团队又开始紧张地双线作战,一部分设计师奔赴文昌基地开展全密封构型船合练工作,另一部分则留在北京继续深入开展半开放构型船研制试验。


  在每一次飞船研制转入新阶段之前,他们都会有一次“闭关修炼”,在“闭关”中系统总结验证、检查产品状态、开展任务准备,仔细检查148项系统级试验项目的海量数据,认真推演飞行任务中107项关键事件、4800余项指令级动作和328项飞控预案……


  这是一个平凡的团队,成就着不平凡的事业。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可或缺的岗位和职责,在成功的路上默默努力。


  这也是一个奉献的团队,无言告劳,不期待每一次都站在最后的领奖台上,却为“成功有我”而自豪。


  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将天舟一号当成自己的孩子,倾注心血,并伴其成长。


  当然,天舟一号也是一个“争气的孩子”,出色地完成了“自主交会对接”“在轨推进剂补加”“天基测控”等一系列既定任务,为后续的载人航天器提供了先期充分的技术验证。


一场“战役”与“战疫”


  天舟团队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天舟二号,而这次,我全程参与其中。


  2021年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604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精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舟二号作为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也是我国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第一次应用性飞行,为空间站送去了6.8吨补给物资。


  走出测控大厅,抬头看看晨曦中的满天繁星,试图寻找独自翱翔的它,我心里在说:孩子,我们期待你的精彩。


  但谁知这精彩背后的坚持和不易。


  2020年初,突如其来暴发的疫情把本该集合完成力热试验的队伍打乱了阵脚。我们不得不克服困难,组织能够到位的研制人员加班加点。


  为了让进度不延期,上海的总装队伍逆势北上,1600公里36小时长途奔波;为了天地测控对接试验,我们连续转战喀什、北京、青岛、渭南多地,历经1个月,直到春节前两天才完成试验。多地多次疫情也没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以及天舟货运飞船、神舟飞船组成。为了验证这么复杂庞大系统设计的正确性,我们在天津航天城组织了五舱联试,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科研人员和航天员都齐聚这里。


  大家封闭管理,驻地和试验场地两点一线,总装和测控“两班倒”,这样大规模的五舱联试持续了100多天。


  在这100多天的时间里,我们一共设计了上千条测试项目,每艘船要测试1000~2000个小时,电总体团队的成员几乎每天都在现场,陪伴飞船的整个测试工作,并随时准备处理各种问题。


  世上本没有奇迹,只有全力以赴的努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任何一个地面的疑点都有可能成为以后在轨的问题。只有数据结果全都正常,才能放心护送它“出征”。


  2021年5月20日和21日,天舟二号的出发仪式是这样的特别,经历了两次发射推迟,每一次都让我心里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彻夜难眠。


  好在历经了9天的磨砺,天舟二号作为空间站核心舱的第一个造访者,终于迈出了奔向空间站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跟寻着它的足迹。它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历经8小时,按既定的程序,精准完成了远距离追击,近距离寻的、接近、对接,将重达6.8吨的物资通过“万里穿针”的方式带到了空间站。


  两年后,天舟二号要离轨了,陪着天舟二号走过的4年历程历历在目。它是我们亲手带大的“孩子”,所有的参研人员,都倾注了心血甚至亲情。


  我想,这可能也是一种缘分,是它给了我们一个参与载入史册的中国空间站建设任务的机会,也给了一个让我们深感骄傲和自豪的精彩。


造一艘“数字天舟”


  我刚参加工作时,单位有一台“286”微型台式电脑,计算能力和内存资源远不能跟现在相比。当时用它只能做一些软件开发、汇编和反汇编、低速数据处理,以及一些不算特别复杂的计算工作,但它的价格还贵得要命。


  那个时候,我们做设计和仿真,没有多少软件工具可以提供支撑。比如当我们要设计一个电路板图,只能用红蓝铅笔在坐标纸上画出电路板的敷铜走线,而且电路信号的完整性分析基本靠经验。如果需要修改,我们就要重新画图,甚至十几天的工作都要“清零”。


  进入新千年,我们迎来了一个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设计工具有了长足进步,超强的计算能力、突飞猛进的通信技术、各种专业的设计工具和仿真分析软件、集同设计平台等都为我们的货运飞船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大家决定要利用好这些新的技术和工具,造一艘“数字天舟”。


  于是,多名设计师在一个统一搭建起来的数字平台上,按照通用的规则,遵照各自的权限,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进行设计,数字化设计文件下厂,数控机械加工,全程没有纸质图纸文件,不用人工审签。通过数字流程,“数字天舟”的数据被传输到制造设备上,设计师就可以制造出真实的各种结构、部件、管路……


  在传统模式的构型布局设计中,我们需要在二维图纸中进行设备布局、调整、送审,而采用全三维数字化设计后,我们就可以在一个集同的设计平台上,快速设计、快速仿真、快速迭代。数字化设计文件下厂,数控机械加工,全程“无纸化”工作,这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缩短了设计周期,还降低了设计成本。


  现在,我们的货运飞船上有100多个软件,这些软件可以让货运飞船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系统在轨重构能力。地面工程师可以通过天地测控链路通道,远程修改或重构软件,赋予软件更多的功能。


  在货运飞船的测试和总装环节,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比如,我们采用自动化系统测试系统,实现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执行过程中不需要人员介入,就可以实现“一键式”测试。我们还采用了全数字化总装研制的型号,开发了以三维数字化结构化工艺设计系统、MES看板签署系统、结构化照相系统为代表的数字化协同平台,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货物管理方面,我们建立了地面到云端的全任务周期物资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货物自动信息录入、物资取放动态的信息管理、货物的布局和配平、质量特性计算等。同时,这个系统还采用了VR技术,为航天员提供可视化的作业指导书。


开启下一次的探索


  还记得王希季老先生曾说过:“搞工程必须坚持零缺陷,如果有缺陷,那工程就是零。”一次把事做对是不容易的,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一直想追求的,虽然我有没做好的地方,但我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有一张王老的照片,照片里他满头白发,近距离侧脸看着航天器,即使步履渐渐蹒跚,他也仍然热忱地注视着中国航天事业每一个前进的脚步。这张照片我到现在还留着,时常用它来勉励自己。


  现在,货运飞船的设计阶段已经过去了,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舟四号、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为组批投产,状态相对稳定,能够最大程度保证载人航天工程的速度与质量,天舟六号新一批次货运飞船即将与大家见面,我们现在的精力主要是在产品制造、系统集成和系统测试上。


  “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这是航天领域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一点点”的背后,是无惧挑战的战斗精神,也是多维度保障,通力解决问题的合作精神。


  我们在两年之内发射了4艘货运飞船,这是前些年时几乎不可能想象的事情。除了技术体系创新、研制流程优化以外,更多的是参试人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任何个人的能力都是渺小的,但是集体智慧和力量的体现是伟大的,这也是一种航天文化的象征。


  有生之年,我参与了中国空间站建设这么大一个重大的工程项目,心情激动、激动、还是激动。我庆幸自己有机会干这件事,也庆幸能够与货运飞船研制团队的成员们团结协作。把这事干成,这真的是一种荣耀。


  未来,我们会在货运飞船的设计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实现更快的运输速度、更大的载重能力、更高的运输效能、更多的先期技术验证,增加返回的能力,及时传回太空的科研成果。我想,这会为我国的空间站运营提供更好的服务。


  每一次对太空的叩问,都是下一次探索的开始。未来,值得我们期待。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tiancheng.sidecarrecipien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
夏邑县| 齐河县| 通化市| 建昌县| 陵水| 新河县| 嵊泗县| 商河县| 绥芬河市| 临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