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东风”迎东风,梦远变梦圆。在东风着陆场,东风吹拂,见证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稳稳一落。自2022年11月29日成功发射以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托举“圆梦乘组”飞天逐梦,推动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遨游苍穹,见证了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两次胜利“会师”、造访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达到15人次。
神舟系列飞船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均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抓总研制。其中,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人第10次飞天。一次次飞天逐梦、一次次平安归来的背后,是五院践行“技术是立院之本,质量是航天之魂”理念的作为与担当。
牢记“从零开始”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是我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返回任务。五院的GNC(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热控分系统、结构机构分系统、回收着陆分系统、测控通信分系统、数管分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等各支技术队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着陆场回收试验队在进场时,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动员大家,要“百战归来,从零开始”,以严慎细实的作风,以严谨敬畏的心态,誓夺任务圆满完成。
百战归来,从零开始!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刘庆博说:“虽然我们之前已经圆满完成了多次回收任务,但我们不能有一丝懈怠,必须更加严谨地对待每一项工作流程,做好每一次演练与每一次复盘。”
坚持100分工作标准,扎实做好每项工作。“一进入发射场,我们就立刻着手细化与完善着陆场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任务实施的效率和规范性。”五院载人飞船回收试验队总体负责人彭华康说。
为强化返回舱现场处置流程管理,试验队员们对处置流程与预案等相关文件进行了更加细致的优化与完善。他们严格执行班前会和复盘会等制度,查找问题、识别风险、制定预案,做到事前周密部署、事后精心复盘,确保任务准备充分。
全力“稳操胜券”
据彭华康介绍,此次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分为分离、制动、再入、减速、着陆缓冲五个阶段,环环相扣,步步“精心”。
分离阶段——此次返回仍然延续神舟十三号以来的“快速返回方案”,即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后,绕地球飞行5圈后开始返回地面。随后,飞船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
制动阶段——神舟十五载人飞船延续了神舟十二号以来的预测—校正双环制导方式,使返回舱以精确计算的再入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推进舱在穿越大气层时烧毁。
再入阶段——舱上自带的发动机将返回舱调整为大底朝前的配平状态,以升力控制的方式再入。在再入过程的“黑障区”,返回舱与地面信号中断,研制团队设计了一套全自动的处理方式,保证舱体顺利渡过“黑障区”。
减速阶段——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时,返回舱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打开,将飞船的速度降低到每秒几米。
着陆缓冲阶段——距离地面1米左右时,反推发动机向下点火,使返回舱进一步减速,最终以1-2米每秒的速度着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试验队提前进行了4次全流程桌面推演和3次全系统综合演练,重点对正常和故障处置流程、故障预案、处置程序、安全要求、关键环节进行学习与演练,并联合着陆场系统对薄弱环节进行了演练与验证。每一次的全系统综合演练,都是1:1模拟,把返回任务中的每一环节、每一个关键动作都练到位。围绕返回过程故障、着陆环境异常、处置工序故障三大类故障模式,他们还准备了20多种处置预案。
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返回程序后,五院技术团队聚精会神完成一项又一项操作。飞船按计划进入大气层,降落伞按计划打开,飞船稳稳落地,航天员完成出舱。他们高质量确保了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再次护佑航天员平安回家。
把好“最后一环”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返回舱的处置关系到航天员的安危,我们一步都不能错。”这是五院载人飞船回收队伍始终如一的信条。
返回舱的回收工作是整个载人飞行任务的最后一环。神舟十五号预计清晨归来,试验队需要夜里出发、凌晨就位。考虑到任务实际,试验队重点开展了夜间戈壁滩行驶的专项安全培训,专门针对戈壁滩夜间低温的情况做好预案。
2023年6月4日凌晨,试验队员们奔赴东风着陆场,在预定落点附近准备返回舱落地前的各项事宜。
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返回舱成功着陆。试验队迅速到达返回舱落点,第一时间对舱体进行状态检查,确认舱外无危险源后,打开舱门。之后,对舱内状态进行检查。航天员出舱后,试验队迅速执行各项操作步骤,对返回舱进行处置。
随后,试验队关闭返回舱舱门。待返回舱装车运回指定地点后,他们将继续完成相关操作。至此,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处置(回收)工作宣告基本完成。
“看到航天员平安归来,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大家都特别开心。”五院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着陆场回收试验队与各方面一起,精心组织、精心准备、精心实施,确保本次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GNC系统“更新换代”
空间交会对接GNC技术是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我国迄今发射的所有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的GNC系统,均由五院502所研制。以此次返回任务告捷为标志,我国自神舟十二号飞船起全面升级的,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自主自适应预测再入返回制导为特征的GNC系统,完成全面更新换代。
我国的飞船返回再入GNC技术共经历了两代。第一代返回技术在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11艘飞船上应用。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五号这一批次的4艘神舟飞船,采用的是第二代返回再入技术,实现了由慢速交会对接到快速交会对接、由面对单舱到面对多舱、由单对接口到多对接口等多个突破。
“采用二代返回技术后的最差返回精度比一代的最好都好!”五院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胡军说。如果采用一代技术,当出现大范围的轨道条件变化时,就需要地面进行人工干预;如果采用二代技术,GNC系统则可以自主适应,而且可以实现一系列“更强”“更优”,在返回精度上,也能做到“指哪儿打哪儿”。4艘神舟飞船连续的“落点精准”,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稳定性、先进性和强适应性,推动了中国空间站任务顺利推进。
谈到团队多年攻关经历,五院502所交会对接首席专家解永春说:“中国的交会对接技术体现着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大伞“再立新功”
神舟十五号返回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人心。当飞船快要回归地面时,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这顶航天员的“生命之伞”由五院508所研制,伞衣面积达1200平方米,在地面铺展开来大约可覆盖三个标准篮球场。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后,载人飞船降落伞研制提上了日程。五院508所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团队在详尽分析技术指标和使用条件的情况下,确定了把1200平方米特大环帆伞作为主伞的减速方案。经过大量、反复的试验验证,研制人员苦攻多年,终于攻克了特大型降落伞的设计、制造、试验、总装等多项技术难关。
从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再到神舟十五号荣耀归来,大伞持续创新优化。在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五号这一批的飞船任务中,回收着陆分系统批次产品研制涉及5大类共12项技术状态更改。研制团队深入研究产品机理,充分论证与试验验证,加强研制过程质量控制,保证所有关键过程记录完善、万无一失。
伞花绽放,意味着即将平安抵达。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圆梦”归来为标志,大伞护佑中国人完成了第10次载人飞行。伞花绽放,是对航天员生命托付的最美答案。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11月29日成功发射,这一天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十周年。2023年6月4日,飞船凯旋,再过一周就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航天梦”十周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神舟团队乃至整个载人航天队伍不懈奋斗,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向着航天梦、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迈出了坚毅步伐。
“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给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激励着大家自立自强勇于创新突破,逐梦太空建设航天强国。如今,中国空间站已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更多的精彩还在后面。五院将始终坚持技术立院、质量第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托举更多神舟“掌天宫”,继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追梦、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