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记录最美的实干英姿,聆听铿锵的奋斗足音。本期“实干最美”讲述五院508所航天技术应用团队负重攻坚、勇毅笃行的实干故事。
五院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各项工作部署,扎实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单位在院统一部署下,立足自身技术优势,开展了很多有益探索。
其中,508所凭借其在光学遥感载荷研制基础、图像处理技术的业内领先优势,近年来,在航天技术转化应用方面打开思路,拓领域、开市场、服务民生,朝着“把国产卫星真正用起来” 的目标不懈奋斗着。
▲航天技术应用团队负责人徐崇斌和团队在骊山下工作
变革创新攻难关
开启国产数据应用之路
近年来,我国空间基础设施、高分专项等民用卫星陆续成功发射,产生了大量优质国产卫星数据。但是,在卫星数据应用的市场上,国外卫星数据应用还是主流,行业区域用户认为国产数据获取渠道受限,且数据质量无法满足应用需求,这让508所航天技术应用团队负责人徐崇斌和他的同事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国内空间光学载荷制造的主力军,他们对国产卫星的性能非常有信心。团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方向和定位。“我们有自己的卫星,有自己的数据,守着第一手的资料,为什么要受制于人呢?”徐崇斌回忆起做国产卫星数据应用的初衷时说道。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与孵化,在所领导的支持下,508所航天技术应用团队正式开启了卫星应用之路。
从零开始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起初,几位团队成员摸索着前行的方向,同时还面临着商业航天公司的激烈竞争和利益诱惑。但靠着对“航天国家队”的无比信任,他们坚守下来了。
走卫星应用这条路,还需要跟地方政府打交道。协助政府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是个漫长的过程。团队花了近两年时间与地方政府对接利用卫星技术重塑政府业务流程,终于在2019年,“长江经济带(南京段)生态环境立体监测项目”落地开花。之后,他们用成熟的遥感技术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珠三角流域茅洲河进行水环境监测,为桐乡、丽水等地开展全域大气环境监测,为广东、浙江等地开展高精度生态系统分类、生态参数反演支撑。这一连串的应用探索实践也为团队积累了一系列卫星应用关键技术。
▲508所联合浙江经视“浙样红TV”共同策划发布了“巡天遥看三千河,浙里处处成花园”主题活动项目
从最早几个人的坚守,到现在30多人的团队奔波于祖国各地,他们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多,国产数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说到初心,徐崇斌这样阐释:“我们有着正向初心与逆向初心。所谓正向初心,就是要用实际效果向大众证明,国产的卫星是好用的,数据是好用的,我们把这些数据做成定量化应用,打通国产卫星应用最后一公里,不断推进航天为民、航天惠民、航天富民的进程。逆向初心则是通过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深入应用,发现现有载荷的不足,及时调整后续设计,不断提高未来载荷的实用性与高效性。”
“在卫星应用方面我们一直是跟跑,未来怎么能实现领跑?”这是徐崇斌和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扎根用户解难题
从事后分析到预测未来
团队通过几年的努力,在环境监测、生态评估、能源双碳、共同富裕等应用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他们秉承着“把国产数据用好、用深、用透”的理念,开始向各行各业拓展,用日臻成熟的技术、更具定制化的方案、更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指导和服务。
2020年初,受到疫情影响,生产生活严重受阻,但用户急切希望尽快上线项目系统。3月份疫情一好转,团队20多人全部到达浙江开展驻场开发工作。他们发扬吃苦耐劳、持续战斗的作风,连续100天在桐乡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开发。之后马不停蹄地转战丽水,为当地政府做生态价值评估体系,又是一个100天。200天后,全国首张“生态产品价值一张图”问世!这支团队又一次交上了令客户满意的答卷。
▲徐崇斌介绍丽水天眼守望数字化服务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团队早期开发的项目中,生态环境监测、突发应急等模块大都通过事后数据分析开展追本溯源,为政府提供解决方案。但随着服务的深入,团队发现做“事后诸葛亮”对地方政府的帮助收效甚微。于是,他们及时调整定位,改变固有模式,创新性地提供预测服务,如结合气象与空气质量现状,成功预测多起沙尘与重污染天气,为地方政府及时制定策略、做好联防联控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团队还通过卫星数据分析资源现状,帮助返乡农民找到适合养鱼的坑塘,进而带动产业发展,为生态富民提供航天力量……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团队带来了良好口碑和后续订单。
▲团队开发的app进行山火蔓延监测
用户需求为牵引,
全方位服务构建应用产业链
2020年9月,我国对世界做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碳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双碳”目标让航天技术应用团队开始更深层面的思考与探索,“我们的卫星应用能为‘双碳’发挥什么作用”成为那段时间徐崇斌和团队探讨的主要话题。
答案朝着“优化能源结构”集中。如何优化?最重要的就是大力发展光电、风电等新能源。但由于气象条件的不稳定,导致光伏发电储力多变,无法高效并网,这为国家电网调度运营、多能高效互补带来了新的挑战。但这也让团队看到了新的发力点——结合遥感数据进行光伏发电功率高精度预测。在经历了艰苦的技术攻关与打磨迭代后,2020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可再生能源预测系统”首次亮相。该系统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快速计算下行短波辐射量,并结合气象与地形等要素,实现多时空光伏发电功率高精度预测。同时系统通过多尺度卫星数据研判,精准分析地块的植被覆盖、坡度、朝向等条件,也为光伏电站的选址提供有力依据。
▲徐崇斌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分享首发产品
说起为光伏电站选址,徐崇斌还提到了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农光互补”:“我们通过卫星数据发现拥有世界最大光伏电站的青海塔拉滩沙漠,植被覆盖指数在逐年增长,与当地沟通了解到电站附近水分蒸发减少,草本植物逐渐长了起来,当地牧民开始在那里放牧。于是,我们在浙江为光伏电厂选址时,也用卫星监测周围的土质情况,然后与专业机构合作,帮助农民开发出诸如饲养、种植果园等副业,助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帮助他们致富。”
从最早的单领域定向服务,到如今的全方位定制服务,五院508所航天技术应用团队与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徐崇斌不断接到地方人员电话,有希望合作的,有寻求帮助的。用徐崇斌的话说:“现在,他们遇到什么问题都会首先想到我们团队。信任激发动力,我们会用好国产卫星数据,为他们做好服务。”实实在在地想用户所想,让国产卫星应用数据效能最大化,助力转型升级,他们无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