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航天是连结内地与香港的重要纽带,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香港同胞的热情支持。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与香港开展了多方面的航天合作,并面向香港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感受五院的香港情缘。
近日播出的央视总台系列专题片《香江永奔流》中,再现了航天情暖满香江:一份份来自“中国航天”的特殊礼物,一次次和“大国重器”的零距离接触,香港与祖国共同奔向星辰大海的新征程。
携手探月探火,共创辉煌成就
近十多年来,不管是“嫦娥奔月”,还是“天问探火”,中国航天重大工程中不乏港人的身影。在探月探火的过程中,五院与香港理工大学研制团队展开合作,在“国”字号项目中融入“香港力量”。
其中,五院与容启亮教授团队联合研制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着陆器相机指向机构的轻小型相机云台,嫦娥五号表取采样机械臂采样器、近摄相机和表取初级封装装置,以及天问一号落火监视相机等。为确保相机生产、加工、测试各个环节不出纰漏,容启亮教授团队曾凌晨五点抵达零下十几度的兰州、长春,来不及休息就立即进入实验室跟进试验进度,有时甚至一天内往返北京和香港。
▲ 嫦娥五号探测器
吴波教授团队协助五院开展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着陆区地形地貌分析,为着陆区选择和安全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天问一号任务中,吴波教授团队专门研发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貌特征识别方法”,能够从高分辨率图像上,自动识别对着陆安全可能造成风险的撞击坑、石块、火山锥等地貌特征。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内,该成果对着陆区域进行三维地形建模,提取和分析了200多万个石块,60多万个撞击坑和大量的其它地貌特征,为最终着陆区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 天问一号探测器
走进香港校园,传递航天精神
2021年6月底,“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在香港举行,主要由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院士、总师、一线科研人员组成的国家航天科学家团队走进香港,开展航天精神宣讲与航天科普等系列活动,在香港掀起了一股“航天热”,引发强烈反响。
2021年6月23日至25日,五院党委书记赵小津带队,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等在香港多所高校和中小学进行了航天精神宣讲,与香港青少年进行了交流,激励香港青少年树立科学梦想,进一步提升国家认同感,增强家国情怀。
2021年6月26日,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入港揭幕仪式举行。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通过图片、实物的形式,讲述了160余位科学家的故事,展现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等精神内涵。由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的月壤也在港正式亮相。
天地连线,共话“太空梦”
2021年9月3日,“时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话天宫活动在北京、香港两地联动举办。神舟十二号乘组和北京会场的5位领导专家,与近300名香港科技工作者、教师和大中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地连线、京港连线互动。
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就香港青少年关心的空间站建设问题进行了逐一回答。杨宏向香港学生介绍,空间站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家,为航天员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保障,研制团队始终把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最高信条,竭尽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于天地之间。
2022年1月1日下午,“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举行。神舟十三号乘组与来自北京、香港和澳门约500名青年学生共话“太空梦”,一起向未来。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柏林厚与学生们分享了科研工作者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的感人故事。他表示,通过艰苦攻关,锻炼了一支队伍,培养了一批人才,其中很多人都是80后、90后,希望更多香港和澳门学子加入到载人航天科研攻关团队中来。
香江水澎湃不息
紫荆花永远盛开
中国航天事业包含着“香港力量”
航天精神也将在香江远扬
在航天强国建设的道路上
我们将与香港继续加强合作
砥砺奋进廿五载
携手再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