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珠海航展)在广东省珠海市隆重开幕。本届珠海航展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在本届航展上的展品亮点纷呈,40余项硬核科技集中亮相,通过产品实物、模型、三维动画、展板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我国空间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及其对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
走进珠海航展的7号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火星探测的展台,天问一号环绕器金灿灿的“身体”,“祝融号”火星车深蓝色蝴蝶似的“翅膀”,吸引了观展人员的驻足、拍照和咨询。五院抓总研制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和环绕器组成。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截至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累计行驶889米,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实现了“绕、着、巡”三个目标,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空间站组合体3D展示产品在航展上首次对外公开展出。空间站组合体3D展示产品融合VR虚拟现实技术演示,包括舱外机械臂漫游和舱内交互漫游两个部分,以互动体验的方式使公众零距离感受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沉浸式体验中国空间站在太空飞行的壮丽场景。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两个实验舱和天舟货运飞船、神舟载人飞船组成。2021年以来,由五院抓总研制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空间站是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志,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
五院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实物,是本次航展的亮点之一。返回舱实物钟型圆顶,周身呈金属质感,外层由于经受大气层烧蚀后色彩有些斑驳。旁边红白相间的降落伞和大型缓冲气囊特别醒目。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发射重量达到21.6吨,是我国目前已发射推进剂加注量最多、返回再入规模最大的航天器。试验船的回收着陆功能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采用群伞气动减速和气囊着陆缓冲及一系列全新关键技术,为试验船的成功回收提供了支撑和保障。2020年5月,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后顺利返回预定着陆场,为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巨大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模型耸立在展厅,令人惊叹。由五院抓总研制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于2020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2020年12月17日携带月壤返回地球。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嫦娥五号探测器多次刷新了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高度,完成了多项国内首次,即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不仅如此,嫦娥五号完成的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动作,更是增添了世界探月历史的新纪录。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模型在航展上备受瞩目。由五院抓总研制的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DFH-5,东五平台)是我国下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大型卫星公用平台,主要满足未来通信、科学探测和微波遥感类卫星的需求,同时兼顾光学遥感类卫星的需求,具有“高承载、大功率、高散热、长寿命、智能化、可扩展、多适应”等特点,采用桁架式主承力结构、板式全管理贮箱、多模式电推力器、可展开式热辐射器、二维二次展开半刚性太阳翼、大功率电源控制器等多项新技术,整星发射重量8000kg,有效载荷承载能力达到1500kg,载荷功率18kW,具备120路以上转发器和14副天线的布局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于东方红五号平台研制的实践二十号卫星于2019年12月27日发射成功,平台技术得到充分验证,所有试验载荷开机状态良好,核心试验全部完成。
展区展出的卫星柔性智造中心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备受业界关注。五院研制的卫星智造中心每年最高可下线200多颗卫星,生产节拍为1.5天/颗,将卫星的研制周期由原来的按“年”计划,压缩到当前以“天”计算。该中心包含有一条“柔性脉动式生产线”和一个“智能管控中心”。在“设计是源头、流程是核心、配套是关键”的理念指导下,卫星柔性智造中心在2020年底初步建成,持续不断的开展调试验证工作,并于2021年形成生产能力,在产品设计、运营模式、供应链及产业标准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五院还展出了以卫星应用、智能装备、空间生物为核心的航天技术应用成果,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五院发挥航天技术的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将航天新技术成果推广到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9月28日-10月3日
欢迎来到珠海航展航空航天馆
(7号馆)
精彩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