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18勿近1000部芒果免费_大象2029新矛盾直达高清_精品伊园乐园免费入口2024

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空间遥感技术来了!

时间:2021年09月24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2990 字体:

9月24日,“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和空间遥感技术高峰论坛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会展中心举行。会议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国家重大战略目标,汇聚碳遥感及应用领域领军专家和团队,共议“双碳”遥感监测体系与应用技术发展。我国“双碳”领域权威专家丁仲礼院士、王金南院士,我国航天领域专家叶培建院士、王巍院士、杨孟飞院士,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浙江省湖州市相关组织机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以及地方高校的权威专家出席此次论坛。大会开幕式由杨孟飞院士主持。五院党委书记赵小津向大会致欢迎词。

 

碳1.jpg


碳2.jpg


赵小津代表五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对于我国自主的“碳监测空间遥感系统”的理解。他指出,“内政、外交”是碳监测空间遥感的服务导向;“自主、开拓”是碳监测空间遥感的血脉特质;“融合、创新”是碳监测空间遥感的前行之路。赵小津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研讨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国家“双碳”战略要求,了解我国碳监测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现状,并系统研讨空间遥感在“双碳”战略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及建设构想。

 

碳3.jpg


叶培建院士、王巍院士为大会开幕致辞。叶培建院士指出,“双碳”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要通过此次大会,共商我国碳排碳汇空间遥感监测体系的建设,集中优势助力碳监测遥感领域再攀高峰。

 

碳4.jpg


王巍院士表示,此次大会汇聚了国内研究力量,促进专家间的交流与合作,要依靠技术的力量,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碳5.jpg


会上,丁仲礼院士以《碳中和:三端发力体系及技术需求》为题作大会报告。丁院士指出,针对我国“碳收支”状况,应尽早建立系统的监测、计算、报告、检验的标准体系,保证“话语权在我”。“双碳”目标实现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合力推动。

 

碳6.jpg


王金南院士以《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对策》为题作大会报告。他指出,要让数字产业为“碳达峰、碳中和”赋能增绿,发展气候模式和碳循环模拟预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核算技术,建立较为可靠、长时间序列的中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集,支撑城市碳排放管理和“双碳”规划。

 

碳7.jpg


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卫星总设计师曹海翊在大会上以《空间遥感技术助力“双碳”目标》为题作报告。她指出,在碳监测上,天基遥感具有独特优势。宏观上,可以“一把尺子量全球”,使我国掌握气候协商主动权,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也能有效助力政府掌握碳源汇动态,实现发展决策和过程管控。微观上,通过遥感卫星“巡天督察”能够发现违排、毁林等具体问题,切实服务于“碳达峰、碳中和”各项举措落地。

 

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热词,我国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减排、增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必须协同并举,加强我国基于碳监测数据的碳排放、碳汇核算工作。我国在2016年成功发射了中国碳卫星(TanSat),成为国际第三颗温室气体卫星,用于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

 

会议指出,对“双碳”目标的监测,在关注温室气体浓度之外,亟需掌握导致浓度变化的碳排放和碳汇过程动态,有效支撑气候治理各项部署。当前我国已经突破了温室气体、陆地碳汇等方向定量遥感技术,正在推进我国自主的天基碳监测体系规划和系统论证,发展多尺度、多维度各型卫星系统,分阶段部署、组网运行,协同服务“双碳”监测整体目标。


碳8.jpg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5 tiancheng.sidecarrecipien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
山阴县| 太白县| 都兰县| 囊谦县| 北宁市| 双桥区| 东乡族自治县| 都安| 梁山县| 祥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