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小津的题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的署名文章,文中指出在全社会大力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对于凝聚全国上下推动社会进步,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代表委员手记】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航天精神
航天事业是党和国家的事业,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我国发展航天事业60余年来孕育形成的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全社会大力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对于凝聚全国上下推动社会进步,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60余年的发展,航天精神从无到有,形成了贯穿航天发展历程的精神谱系。自1986年原航天工业部党组对航天精神进行提炼和归纳,提出航天传统精神,到2019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第一时间发来贺电,首次提出探月精神。涵盖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探月精神的航天精神谱系可谓一脉相承。
为此我建议,系统构建航天精神谱系,并整合航天相关单位形成合力,研究出台相关举措,在全社会大力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具体建议包括:一是整合推出航天精神谱系,广泛开展特色教学探索。推动航天精神进校园,成立包含院士专家、科研骨干、大国工匠在内的航天精神传播团和科普讲师团,在社会不同层面开展宣讲活动,让航天精神走近公众。二是系统谋划,构建多层次体系化航天精神宣传阵地。建议通过全局规划传播活动、研究传播规律,挖掘和运用好航天优势资源;对我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发展、壮大期间形成的工业遗产、三线旧址和文献等承载着发展历史、人物事迹和文化精神的载体进行系统梳理,针对性地实施抢救性档案记忆工程。三是创新传播理念,建立健全航天精神系列文化产业。可以聚焦航天精神发源地、航天重大型号研发旧址、航天发射场等重点资源,实施教学、科学试验、交通等能力改造,进一步盘活航天资源的使用效能。此外,以重大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日”等为契机,开展科学实验搭载方案征集、航天知识竞赛、航天科技体验营等活动,激发民众学习航天知识、传承航天精神的热情。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