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位置,增强时代”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于5月23日-25日在哈尔滨举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首次以主要承办方的身份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在年会上发布了两款“北斗神器”,一个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款宇航级应用多频多模导航SOC芯片——“恒芯”,另一个是国产化设计的“北斗之翼”——机载SBAS多模接收机。
专家王盾介绍了相关新产品的发布情况,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进行了新产品的点评及应用前景的展望。
“小”芯片,“大”能量
“恒芯”作为国内首款宇航级应用多频多模导航SOC芯片,是导航解算处理核心芯片,可以兼容接收北斗等四大系统导航信号,能够为卫星提供高精度位置、速度、时间信息,同时也具有图像处理功能。
▲SOC芯片-“恒芯”
要想实现高速运动载体在太空中的定位,就需要有一台设备安装在运动载体上,接收信号进行定位。以前研制的定位装置是一台体积很大功耗很高的设备,而现在“恒芯”做到了把一台设备中的大部分功能集成到一颗小小芯片里,功能强大而又小巧别致,既能实现设备的定位又能扩展实现实时定轨等功能。新一代芯片包含原有芯片架构的全部功能,体积功耗降低60%。
“恒芯”作为配套单机顺利通过商业卫星星座实现首飞验证。目前,航天恒星导航事业部紧随北斗全球组网建设浪潮投入到新一代导航芯片的研发中,瞄准北斗产业化应用,进一步促进导航芯片的技术革新和更新换代。
国产机载“全能王”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民航客机研制成功,飞机上最重要的航电系统-“北斗之翼”机载SBAS多模终端也终于完成国产化研制。该终端基于北斗系统建设,通过接收导航卫星下传各种定位修正信息,可实现高精度定位功能,满足民航客机在不同飞行阶段所需导航性能的要求。
▲“北斗之翼”-机载SBAS多模接收机
“北斗之翼”机载SBAS的国产化一改过去国外机载终端垄断的现状,为民用航空提供花费更低、可用性更高的导航功能,并为航空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北斗之翼”在产品上增加了北斗短报文功能,能及时协助机场利用北斗短报文处理突发情况下的通信不受限。
具体来说,飞机飞行过程可粗分为起飞、航路和进近着陆3个阶段。
起飞阶段,利用北斗之翼机载SBAS多模终端输出的信息帮助飞行员完成离场操作。SBAS系统通过减少通信和雷达导引,降低了空管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飞机航路阶段,机载SBAS多模终端进入导航模式,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完成飞机导航要求。飞机利用SBAS系统可减少飞行时间和距离,节省燃料。并且,使用它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飞机飞行噪声所造成的影响。通过高精度定位,飞机可以按预定的航线重复飞行,这些预定航线可尝试规避城市和社区的上空,这样就降低了飞机飞行噪声对周边社区居民的影响 。
在飞机进近着陆阶段,机载SBAS多模终端使用ILS/GBAS功能,通过接收机场地面台站播发的无线电信号,可帮助飞行员完成进近动作,实现飞机的着陆引导。
多年以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研制单位,不仅在系统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北斗应用领域同样专注服务国防,服务民生。研究院下属的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北斗用户机,第一台北斗指挥型用户机,广泛应用于交通,林业,渔业,农业等行业,为社会安全稳定,效率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航天恒星更是在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中提供动中通、静中通卫星通信指挥车、“北斗一号”用户终端和数字图像传输设备等多款产品,在灾区架起了“生命之桥”,在抗震救灾前线发挥出重要作用。自2017年以来,航天恒星又瞄准铁路和民航两大金牌行业,立志为航电系统设备国产化,铁路安全保障设备信息化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