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舟一号奔向天宇之时,有这样一群人,高兴之余有些失落,就像母亲看着长大的孩子即将远行般若有所失,他们就是天舟人,几年来,伴着我国首艘货运飞船的研制历程,他们收获着别样的精彩!
雷剑宇(货运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眼见为实抓技术
从2010年底到2017年4月,雷剑宇经历了天舟一号从论证到进基地发射的全过程。他和同事们把天舟一号的方案在脑中想出来、在图纸上画出来、然后再一步步实现出来、最后送上太空。回忆起这个过程,雷剑宇不无感慨,“我们当时都是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拼劲特别足,做了大量的优化方案,保证了天舟一号的总体设计从最开始就站在了高水准上,其中的热设计、能源设计、补加方案设计等等,不仅有良好的继承,更有很多关键性能的提升。”雷剑宇说,货船穿好船衣的刹那,是他进场以后印象最深的时刻,既高兴又失落,伴随了他七年的货船,终于要准备放飞了。
在放飞前的最后一段时间里,雷剑宇带领团队做最后的冲刺。因为是首飞型号,全体人员绷紧了神经,每天的各种双想复核、专项检查、技术会议,让技术组的成员们专心而沉静,面对着电脑一坐就是半天,经常因为脑子里高速的思考而显得整个人有些“游离”。为了将工作做到万无一失,技术组想尽了各种“笨”办法,扣整流罩前,要拆除货运飞船上的175个保护罩,技术组就找来175个盒子,编上号码一一对应,拆一个大家一起确认一个,眼见为实,彻底放心。
赵攀(天舟一号发射场试验队质量组长):我的天舟,我的囡
2010年入职以来,赵攀基本上就是在正确地做着一件事,确保货运飞船的质量。这个微胖的小伙不仅让人感到踏实、开朗,更有着丰富的情感和表达。他回忆起2010年的12月22日,那是货运飞船项目竞争的前夜,他们如何一遍遍清点文件;他回忆飞船推行数字化工程的初始,他和同事泡在生产一线,一待就是2个月;他回忆飞船转正样的评审如何难忘,仅会议组织事项就有109项,通过他的讲述,你会赞叹他精准的记忆力,但对于这位管理专业的高材生,这只不过就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后的娓娓道来。
匆匆吃过午饭,赵攀竟然要立刻回厂房,小伙谦虚地一笑,告诉记者自己还兼任技安组的副组长,加注期间排班盯现场,要赶紧回去。同时他终究没有忍住,告诉我一个小秘密:他在写日记,日记的题目叫做《我的天舟,我的囡》,赵攀的孩子17个月了,这篇日记估计是写给孩子的、写给天舟一号的,也是写给他自己的。
田园(天舟一号发射场试验队秘书)、刘宏泰(航天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电气总体室主任):试验队里的小夫妻
北京姑娘田园,28岁,性格爽朗,办事麻利,2011年到五院载人部工作,本次试验队的秘书。说起来田园也算是老天舟了,她参加了2014年天舟一号的合练工作,那次合练跨越了春节,持续了三个月。本次作为正式队员全程在场,田园负责资料管理、日常行政办公以及各种琐碎工作,在场的每一天,她都全天坚守在调度间。前几天的加注评审,是她最忙碌的尖峰时刻,40盒被查材料,是用车运到会场的,为了准备评审材料,她忙到凌晨四点,田园同时告诉我,那几天全部领导都是泡在工作间的,所有的饭都是送上来吃的。
谈起货船,田园应该比其他人更有感情,因为货船是她的媒人,让她和刘宏泰相识相爱。刘宏泰作为临时队员三月初进场,日常的工作地点,就在田园隔壁的隔壁。我一上午多次路过刘宏泰的房间想去和他聊聊,但他一直抽不出空来,托着腮,对着电脑长时间一动不动,典型的理工男形象,这倒也符合田园对他的评价,“认真、严谨、专注”,田园同时告诉我,“他其实也挺幽默的,之前加班确实太多了,结了婚之后好些了。”
像所有记者一样,我好奇这对夫妻在试验队的生活,但结果真的很平淡,睡在不同的宿舍,日常三餐也只是碰上了才一起吃,只有偶尔在晚饭后都有时间的时候才一起散个步,田园告诉我,“然后真的就没什么了。”
刘峰(货运飞船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主任设计师):一个“钻”字打天下
作为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刘峰,这位80后的“航天老兵”可以说钻到了每一个别人想不到的技术细节。天舟一号的载荷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而这一克一克的重量就是“峰哥”在结构设计的精雕细琢中打磨出来的。几乎所有团队人员都记得2012年12月31日的跨年夜,那一天的特别之处在于,2013年的元旦,天舟一号要开展货物舱的静力试验。由于静力试验前期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31号晚上,很多人都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喜气洋洋准备过年。刘峰却仍然感觉不踏实,此次试验是这个高承载结构第一次亮相,务必确保万无一失。他拿出每一张试验图纸,仔细排查每一个环节,突然,一个东西让他觉得一惊,前期结构的考虑非常充分,可是工装的刚度却没有考虑,会不会出现问题,他赶紧进行复核复算,并和团队成员一起讨论,证实了他的感觉是正确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第二天的试验将出现重大问题。经过仔细分析,确定了增加拉杆提升刚度的方法。当方案确定后,已经接近凌晨,第二天就是新年了,望着窗外的月光,大家感到由衷的幸福。
卿恒新(天舟一号热控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迎难而上勇争先
2011年,设计货运飞船方案时,热控团队初步确定了基于流体回路的主动热控方案和被动轻型热控方案。前者手段多,有较成熟的设计经验,难度相对小,但系统复杂、重量重;后者重量轻,热控系统可靠性高,但没有成熟经验借鉴,需要全新的设计和分析,难度大。卿恒新一方面研究国际上以ATV和HTV为代表的货运飞船的热控设计;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天宫一号热试验数据并进行分析,最终选择了设计难度更大的被动热控方案,提出轻型一体化热控方案。
如何“轻型化”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以往国内和国外的载人航天器都是对各舱段独立进行热设计,其优点是设计独立且控制简单,但占用资源较多。卿恒新打破了这样的设计思路,将货运飞船密封舱和非密封舱“一体”考虑,将两舱交界面直接作为“换热器”,不再需要流体回路,用非密封舱蒙皮直接作为“辐射器”,轻型化有了解决之道。
如何设计“换热器”和如何设计“辐射器”,又是一道难关,无以往的工程经验可循,受研制进度和资源限制,也无法开展试验研究。那段时间,早早来到办公室的是他,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利用仿真软件一遍一遍完成数字试验验证;经常夜晚九、十点钟离开办公室的也是他。天道酬勤,他摸索出了两舱之间的“换热器”和“辐射器”的分析方法,终于完成了热控的详细设计。
朱航(天舟一号总装操作钳工一岗):90后的“大一岗”
他是年纪轻轻的“90后”,但经验丰富,不仅参与过空间实验室、神舟飞船等型号总装任务,而且参与了货船自初样研制以来的全部总装经历。从紧固件准备到设备安装、从多层缝合到产品吊装、从货包安装到微生物采样都能看见他矫健的身姿,他就是总装“大一岗”——朱航。
货运飞船中有一些特殊的货物如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模块基于细胞、生物培养的需要要求在临射前进行安装,这也是货运飞船区别于其它载人航天型号的一大特色。
临射前安装要在整流罩内进行,时间有限、空间小、操作难度大、风险高,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朱航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塔上作业的主操作任务。朱航仔细研究安装流程,在脑海中多次演练操作过程,并与技术人员积极沟通,力求规避塔架安装风险。由于需要安装的设备重量大,空间狭小只能单人操作,徒手托举设备到安装位置难度极大,针对这个难题,朱航结合自己的操作经验和习惯,与技术人员一起完成了托举式工装的制作,完美的解决了设备托举难题。为防多余物掉落,他还对自己所使用的每个工具都加装了防脱落保护装置。实际演练时,朱航带着精心准备的工具登上了塔架,不疾不徐,井井有条的进行精准操作。操作完成,他仔细清点工具工装,分门别类放回原处。“亲自准备、亲自清点、处处做到心中有数”,这是他自工作以来一直坚持的良好习惯。
高海洋(天舟一号振动试验指挥):心细如发敢攻坚
照片中间的是高海洋
天舟一号正样货运飞船力学试验,船体重量超过了振动台静承载能力,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尽快开展试验是摆在试验队伍前的一道难题。作为试验指挥的高海洋,提前4个月组织队伍分头行动。一方面,他和队伍一道经过了周密计算分析,在确保钢架承载刚度的前提下,通过科学优化减重,减少了30%的组件用量,极大地简化了安装过程,安装时间从原有的2.5天减少到1天;另一方面,他对原有钢架组件、弹性绳等组件一一进行了强度测试,绝不放松对每一组件的质量把关,确保每一组件的强度达到要求,不给试验带来一丝隐患。两个月后,钢架顺利完成了试装。为保证静载钢架不给试验带来过多额外的时间消耗,高海洋带领试验前组织试验队进行了多次加载演练以达到快速、准确、细致、高效的要求,并制定了应急预案。
为了加深总体单位对试验的了解,解答他们的疑问。高海洋还经常不失时宜地给送试方人员介绍力学试验原理、试验控制测量方法以及本次试验用到的静载悬挂技术等效性原理。有人问高海洋,咱们试验工作做了这么多年,已经轻车熟路,按照条条框框做就行了,太细了会不会得强迫症啊?高海洋笑笑,说到:“为航天得强迫症,也值了。”
刘宗玉(天舟一号GNC系统主任设计师): 惟不忘初心者进
2011年11月,刘宗玉完成神舟八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圆满实现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后,马上又从载人专项开始了货运飞船的新征程。
货运飞船是面向未来空间站建造及运行而设计的,大批技术改进在他带领的研制团队一遍遍的论证、仿真、验证和评审后修炼成了航天科技。他经常提醒自己,干航天要如履薄冰,成功就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就是差一点点成功。
货运飞船GNC技术方案和产品状态确定后,刘宗玉又把工作重点放在了软件研制和系统测试工作上。“披星戴月”只为抢夺更多研制时间,把系统做得更加可靠。2017年元宵节,刘宗玉与他的研制团队共同进驻了海南发射场。作为GNC分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刘宗玉始终绷紧这根神经:任何工作都不能出现一丝差错,确保万无一失。在完成发射场日常工作之余,他还带领同事们共同琢磨飞控预案,看软件代码,设想飞船在轨可能出现的工况,他知道只有飞行任务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