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北京西北方向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是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产品研制基地、中国空间事业的主力军,承担着重要的科研生产任务:“神舟”“嫦娥”“北斗”等都从这里孕育而生。这里不仅是集团公司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也是中国航天对外展示形象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闪亮窗口:中外国家元首、商界精英等各方人士经常来此参观访问,探讨交流合作、感受航天精神。
在五院,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以“优质保障,追求卓越”为使命,日夜奋战在航天城工作园区基础保障和安全保卫的岗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用创新、真诚的服务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保障了园区环境安全和设备高效稳定运行。
他们被誉为航天城安全的“守护神”,航天科研生产的“保障兵”,他们就是五院动力行政保障部团队。
用创新和勇气提升品质
做好自身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基础保障领域的专业技术发展方向,提升发展的“软实力”。为学习对标国际一流的园区管理保障和服务经验,逐步实现园区管理智能化、专业化,动保部组织员工到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中央党校等单位参观学习,邀请武船重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业人士来指导工作。“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明确了后续推进能力建设的思路。
以提高科研生产保障效率为动力,动保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年轻技术人员潜心研究发明的中央空调补充除湿装置,应用于多个试验大厅的中央空调系统,大大提高了中央空调系统在夏季的温湿度控制功能,还节省了能耗,此项发明获得国家级实际应用类专利。
动保部通过探索开展基础保障运营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实现了对电力、暖通、消防安防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设备设施的集约化管理。为了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建成了统一指挥、高效运转的指挥调度平台,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了有效联动。通过对基础保障工作进行整合,极大地促进了基础保障工作管理的合理、可靠、高效。同时,他们还将此项技术运用在电梯集中监控中,24小时专人值守,一旦发生故障,在进行语音安抚的同时,维修人员3分钟内可到达现场,处置问题,这种尝试在国内大型园区中也不多见。
用真诚和热情服务用户
“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用户的认可就是对我们的最高奖励。”这是动保部团队发自内心的独白。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秉承“宁可自己千辛万苦,不让用户一时为难”的宗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服务质量。
搭建一站式用户服务平台,极大方便了用户,只需一个电话,服务人员承诺5分钟之内达到维修现场,及时解决问题。坚持领导带班,各岗位全年累计24小时不间断值班近45000小时。建立西门传达会客7×24小时值班制度,为出入来访提供便利。协调交管、公安等部门开展航天城园区周界大门门前综合区域整治,彻底改变了门前车辆停放混乱的现象,加强武警保安管理,站姿挺拔,仪表端正,提升哨位形象,树立了良好的中国航天形象。
换季工况期间,他们对重点楼宇进行逐层、逐间的温度测量,及时了解实际情况,满足用户需求,把真诚和热情带给每一位用户。主动承接航天城各单位涉密文件送销及非涉密文件集中销毁工作,有效推动了涉密载体的集约化管理,降低了保密管理的风险和成本。针对雾霾天气频发情况,开展了对科研楼、会展中心集中空调运行系统的清洁工作,提高了楼内的空气质量,保证了办公人员的身心健康。
五院领导检查动保部安全生产工作
用坚守和奉献塑造品牌
电力运行、电工维修、暖通维修、消防值班……岗位虽然普通,但保障服务航天科研生产绝无小事。
“为型号任务和科研人员着想,甘为绿叶。”这是对动保部职工的真实写照。动保部大部分职工都奋战在保障一线,无论白天黑夜,无论严寒酷暑,只要用户需要,他们随叫随到。舒昌维师傅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在航天城建设初期他就从事型号保障工作,一干就是20年。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出色完成了航天城园区暖通设备设施运行管理及外管网维护维修工作,年均接修600余次、应急抢修120余项,默默地为型号圆满成功保驾护航,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节能计量改造期间,为了不影响航天城白天正常用水,舒昌维在白天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每天晚上10点至凌晨5点之间都要在管井内作业。他带领班组成员连续奋战24个夜晚,圆满完成节能计量水表改造工作。
“7·21”北京大暴雨的夜晚,大厅一侧外墙地基塌陷,地下室大量积水,严重威胁供电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和试验工作有序开展。舒昌维第一时间带领班组赶往现场,与狂风暴雨争分夺秒。经过一昼夜的奋战,圆满完成抢险任务,确保型号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他经历了三次大手术,只经过短暂的休养,他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一如既往地在维修工作中攻坚克难、冲锋陷阵。经过了生命的洗礼,他的斗志更加昂扬,他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用严谨和细致保障安全
“把保障工作节点当成一场场战役去攻坚,把型号安全当成一个个重点任务去完成。”这是部长林辉对全体职工提出的要求。
动保部不断提高科研生产保障工作的标准和要求,紧贴型号科研生产需求,打造定制化、专业化服务,做到动力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大型试验保障任务中全面安全受控。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五院动保部先后保障近百颗星船顺利出厂,保障园区内十几家厂所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
安全工作是动保部的生命线,确保安全平稳运行是工作的重点。动保部坚持“安全发展”“安全稳部”的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结合部门实际,梳理相关安全法律法规200份,健全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持续开展各级危险点检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特种设备档案。
2016年,动保部组织制定了10千伏供电系统预防性试验要求,规范了全院供电试验的有关条款,为航天城科研生产用电安全稳定提供保障。该部先后获得北京市公安内保局颁发的“集体三等功”和五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连续5年获五院“七位一体”安全责任承包考核优秀。
五院领导对运行保障工作进行调研
用尊重与关爱激励职工
动保部通过组织机构调整、人员结构优化、队伍专业化发展等多种措施,在保障任务和管理业务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严格控制人员数量增长。积极探索多种用工形式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对各种身份员工今后发展和晋升的通道都予以明确,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针对各岗位不同特点,动保部通过构建内外部师资团队、建立培训教育基地、创新实践课程等形式,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
该部十分注重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物的培养,尊重技术、技能人员在创新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一批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1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多人荣获集团公司及五院技术能手表彰。
随着互联网思维的介入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传统航天领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对基础保障工作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也为推动基础保障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以市场化的思维和视角,重新审视内外部环境,通过机制创新、技术更新等手段,保持引领专业发展的优势,承担基础保障主体责任,适应和满足科研生产需要,是动保部的追求。他们将按照“精细管理、品牌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路,在打造值得信赖的航天品牌道路上砥砺前行。(李青云 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