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航天城,一到中午,五院的上万名职工会陆续涌入食堂。相比每日繁忙的工作,吃饭成了一天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件小事。但在另一群人心中,这就是他们背负的“型号任务”。
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的两座食堂座无虚席,27条大型餐线提供着南北大餐,前来就餐的职工舒心地品尝着各类美食……中午12点走进五院航天城职工食堂,一幕忙而有序地画面跃入视线。
“像干型号一样经营厨房,运用系统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宇航产业的成熟模式来提升后勤保障服务工作。”航天城分公司杨峥一句话揭开了“忙而有序”的谜底。过去半年多时间里,他们大胆尝试,推行了一项名为“中心厨房”的改革计划。
打造后勤服务的“创新特区”
在一些人看来,后勤保障工作压力不大、难度不高,特别是以服务内部职工为主的航天后勤工作更是“旱涝保收”。对此,五院神舟实业总公司总经理张红兴有着不同的认识,“航天事业所处的新形势、具备的新特点对后勤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想切实把后勤保障做精、做细、做圆满,就必须深入改革、不断创新。”
“十二五”以来,神舟实业探索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他们相继推出了发射场联勤式保障体系、信息化便民服务平台、内网“电商”服务等创新之举,把后勤服务的阵地从五院拓展到了九院、国家核电、卫通大厦等外部单位。
丰硕的成果让神舟实业坚定了把创新进行到底的决心,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更让他们认识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艰难。
“要想在汹涌澎湃的创新浪潮中独占鳌头,就必须主动出击练绝活,打造具有自我特色的后勤保障品牌,提升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神舟实业总公司党委书记龚瑞凯这样形容已经拉开的改革序幕。
为了确保改革之路走得又稳、又好,神舟实业采取了“先试点、再推广”两步走的发展策略,初步锁定了“餐饮”这一人员资金最为密集、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服务领域作为主攻方向。承担五院内部近4万名干部职工和对外交流保障服务工作的航天城分公司成为了首个“创新特区”。
航天特色的“中心厨房”
“中心厨房”并不是新鲜概念,在国内,这个概念在一些西式连锁餐厅已经进行了推广。
航天城分公司没有照搬现成的模式,而是借助“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充分运用航天系统工程理念和标准量化管控的方法,从体系建设、队伍建设、流程优化、管理规范等方面着手,摸索出了具有航天特色的“中心厨房”模式。
在体系上,航天城分公司按照宇航产业“充分试验建立生产基线”的模式,成立研发小组,摸准了菜品营养、健康配比,完善了餐饮生产、检验等不同的模块;在队伍上,实施了采购、洗、切、配、炒等工序的专业化分工,合并原先分散的生产链,进行批量化作业;在流程上,按照精细化量化管理的原则,制定了涵盖每道菜的材料配比、油温、加工时长等诸多量化细节在内的实施文件。
此外,建立了菜品满意度评价体系,按照“双归零”的方法,实施菜品系列的尾数淘汰和持续改进机制。
“中心厨房”创新策略的实施为五院后勤保障带来了一股春风。改革半年多以来,五院航天城地区的两个食堂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实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大厨把更多精力放在钻研新菜品、打磨新工艺上,推动餐饮质量上了一个台阶。
航天城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刘爱莲自信地说:“比如宫保鸡丁这道菜,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最初的目标,每个档口售出的菜品都是同一个味道,都有着星级‘范儿’。”
航天食堂的“标准化”
在平时的五院食堂里,标准化操作的痕迹随处可见。
在打饭窗口,玻璃窗的醒目位置张贴着本周“午餐菜品零售菜单”,菜单上详细标明了套餐品种、菜价、麻辣程度,而这份菜单提前一周就会在五院内网上公开发布。
在食堂后厨,灶台正前方的墙壁上张贴着“后厨标准容器使用规则”,清晰地展示了直柄勺、汤勺、圆勺、量杯等各种容器的图片,并详细地注明其用途和容量。
“销售量大的家常菜,我们都给厨师配好原料,厨师只需按照流程加工即可,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节省了时间,二是保证了菜品口味的一致性。”刘爱莲说。
“标准化”正是航天城分公司“中心厨房”计划的核心。今年春节以来,该计划一步步推进。如今,80多个菜品已经按照“标准模式”固定下来。
在神舟实业总公司的规划里,“中心厨房”改革只是他们在“十三五”期间探索“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转型打响的第一枪。正如龚瑞凯所言,“总结后勤服务工作的标准化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成熟模式,逐步推广至后勤保障全产业链。”神舟实业将致力于航天服务业从“墙里开花墙内香”到“全国服务领域金字招牌”的创新转型。(赵聪 郭兆炜)